对于一些重要建筑,例如:要求地震时不中断使用功能(首脑、指挥机关、消防、警察、医院);要求地震时不损坏信息系统、重要设备(银行、保险、通讯);要求减轻次生灾害(存放有毒、易燃易爆等物品的建筑);要求地震时生命安全有更大保证(幼儿园、小学、医院病房等地震时人员不便疏散的建筑);为了保证地震中结构的安全并可以完全实现对使用功能的特殊要求,因此有必要采用隔震设计。 采用隔震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是一种全新的抗震加固思路.该技术通过在建筑物下部设置一道隔震层,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目的。
各国规范均对建筑结构的基础隔震设计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规范中规定隔震层设置在第一层以下或地下层以下。隔震层的平面布置应力求具有良好的对称性,以提高分析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均是针对隔震层设置在第一层以下的隔震结构体系的,对于隔震层在其他位置,如隔震层设置在中间层、大跨度结构等情况,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专门研究。
采用隔震设计可使建筑物具有更高的抗震安全度。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规范在采用隔震体系后上部结构的地震烈度在合理的设计情况下可以降一度设计。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隔震结构主要用于体型基本规则的低层和多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适合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根据日、美等国工程经验,不隔震时基本周期小于1.2秒的结构,减震效果最佳。
其基本的原理是在地面发生移动时,一个建筑物如果是完全的刚性,它将有零周期。当地震产生加速度使地面发生移动导致建筑物与地面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及位移。
若一个建筑物是绝对的柔性体,它将具有无限周期。对于这种建筑物,当它底下的地面发生移动,建筑物不会产生加速度,并且也不会随地面的移动而产生位移。
24小时咨询热线:
13323182312
QQ在线咨询:
839308866
微信号:
13323182312